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
简 介
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,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。学校依山傍水,景色宜人,占地面积1066公顷。
江西农业大学新校门
农学院是江西农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院,本科实验教学起源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的农艺学教学实验室,经过著名昆虫学家杨惟义院士、稻作学家周拾禄教授、周长信教授、章士美教授、戚昌瀚教授、邓毓华教授、石庆华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,形成了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,不仅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、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首席研究员戈峰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,还培养出了一大批“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”的农业科技人才。目前,设有农学、园艺、植物保护等本科专业。其中,农学专业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,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、作物遗传育种2个博士点,生物学、作物学、植物保护学、园艺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。围绕学科、专业的特色与优势,集中建设了“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”、“果蔬采后生理”、“亚热带生物多样性”等重点实验室,承担了国家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级、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。
为贯彻教育部“教育振兴行动计划”,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,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,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,2005年将原来分散在各教研室的9个实验室进行了有机融合,成立了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,下设6个功能实验室及技术平台。
“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”实行校、院两级管理,主任负责制,“中心”主任由学校任命,实现了人、财、物的统一配置和协调共享。
“中心”形成了理论教学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,岗位骨干相对稳定,年龄、学历、职称结构合理,有67人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,平均年龄为41.3岁。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、教授22人、研究员3人,副教授15人、高级实验师7人,高级职称占70.1%,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2.8%,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,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一、二层次人选1人,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1人,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,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,江西省学科带头人6人,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奖,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。任课教师在承担实验课程教学的同时,近年来又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00余项,总经费2000多万元,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1项,育成了江西省第一个被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淦鑫688,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。
“中心”设施齐全、装备先进。实验用房面积9585.9m2,实验基地150公顷。学校投资1250万元,购进实验仪器设备1660台,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10台,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8.5%,利用率达到95.3%。“中心”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、便携式光合测定仪、全自动凯氏定氮仪、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等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器和紫外分光光度计、叶绿素仪、红外线气体分析仪、气相色谱仪、组织切片机、摄影生物显微镜等小型教学仪器设备。“中心”制定了仪器设备、药品试剂、实验材料的采购更新计划,仪器设备更新率逐年提高,现已达到61.7%。规范并完善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文件,包括教学管理、设备管理、人员管理、信息收集与管理及安全管理,实现了实验设备的计算机管理,做到仪器设备名称、规格、型号等项目帐物相符。这些措施的实施,有效保障了各类实验的开展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以及仪器设备的持续高效运行。
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,合理规划了实验室建设,打破了以前“实验室由教研室管理,各实验室割据”的局面,在大范围内统一调配与实验教学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,按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的整体性进行教学改革,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开放提供有力保证,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、教学科研互动。创立了以“实验层次、教学途径、辅助方法、考核方式、效果评价”为内涵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;借助网络化的信息手段,增加了新实验和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,形成了面对学生的“综合性实验—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—毕业实践”的全方位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,实现了“实验方法与技术合理综合,实验内容与科研、生产实践有机结合”的实验教学目的,强化了学生“自主式、研究式、合作式学习”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,激发了“学生科研兴趣,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”的效果。目前,学生以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获得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0项,总经费7万元。
实验教学中心设立的学生创新实验平台是开放型实验室,双休日和寒暑假都开放,现代仪器测试室全天开放,其它实验室定期开放。开放机制的运行,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,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热情,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研究型学习,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意识,而且为实验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,对社会科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。
“中心”面向全校16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64门实验课程,每年学生人数达1491人。“中心”向二年级以上的本科生开放,为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和毕业实习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,也向学院200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放,每年的总人时数达到372万,有效促进了高层次人才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互动,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操作技能。
“中心”重视实验教材建设,在实验教学的教材选用上,以统编实验教材为基础,积极组织教师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和出版实验教材、讲义供学生使用。正式出版了12部实验教材,自编实验教材25种,已建设4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,满足了实验教学中心对教材的需求,为实验课程的正常开设和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“中心”注重网络师生互动系统的建设,多媒体课件齐全,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电子化、网络化。中心拥有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的标本资源库,其中已建成的昆虫标本馆拥有国际上较完整的半翅目昆虫标本。
“中心”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专业建设为手段,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,构建了“分模块、多层面、开放式、研究性”的实验教学新体系,教学体系与内容科学合理,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。利用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,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5篇,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6项。其中,李爱青、华爱、田双、吴少会等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新性科研活动,已在SCI源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。